通勤读物:《斯通纳》

斯通纳

这本书我花了几天时间就看完了,书里就像一个老人在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一样,慢慢的很平淡,对事情和场景的描写的非常细腻。整本书我归纳为:求学、婚姻、事业、爱情的希望以及死亡。

背景介绍

书里面有很多场景的描写都十分的细腻。一开始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农场里,讲述他父亲才30岁就被土地压得很绝望,腰身早已佝偻,黄昏得时候斯通纳和他父母晚上会围在仅有的一盏煤油灯下面吃饭,通过一些场景描写出他们一家是如何通过辛勤的劳动来养活一家人的。还写了他自己需要每天做功课和做家里得农活,年复一年自己也是非常得疲劳,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的有画面感,有点像以前我们国家农村的日子,年复一年,日子够过,但是非常辛苦。

求学

然后就是写斯通纳的求学。其实这段求学经历并不是他自己安排的,他当时也并没有那种在很多剧本里出现的抗争经历然后求学自强的过程。貌似这是上天的指示让他的平淡的生活有一些起伏,借他父亲的口里说有一个机会让他去读大学,然后他就去了。

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看出斯通纳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是没什么主见的,没有主见和抗争意识几乎贯穿了整本书,这也是为什么读起来会很有亲切感的原因。

其实我们自认为很有主见的人其实在某些时候也是会不知道怎么办,也会没有想好,不知道怎么做。

斯通纳在大学上学的时候为了能够有饭吃以及有个地方住,需要在每天放学后帮他一个亲戚家干很多农活这其实比起我们现在上大学艰难地多,毕竟我们上大学没钱可以贷款,还有助学金,不至于为了三餐和住宿还要做体力活。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斯通纳偶然中发现自己其实对文学很感兴趣,然后就转到了文学专业上。快毕业的时候他自己正好也没想起要做什么的时候,他的系主任斯隆感觉他比较适合教书,让他研修完研究生和博士学位,他答应了。

然后就到了斯通纳和父母交代自己今后的决定,这一幕描写的非常细腻。其实斯通纳也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喜欢拖延的人,对于不和父母回农场这件事直到他开完毕业典礼才和父母说,以至于他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十分震惊,他母亲也默默的一直哭泣。这一场面描写的十分动容,感觉整幅画面都静止在这一刻,只剩下黄昏的阳光和母亲的默默哭泣。

婚姻

我原本以为他会像电视剧里很多人一样,在拥有了博士学位和知名大学的教职职称之后能够一帆风顺,但是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在一次茶话会上,他以为他遇到了他一生所爱,那个女孩叫伊迪丝,她和其他电视剧一样长的漂亮,学识过人,父亲是银行家拥有不少财富。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在认识了斯通纳没多久就答应了他的求婚,然后举行了婚礼。

但是在我看来这婚姻是建立在没有感情的基础上的,斯通纳对伊迪丝一点都不了解,只是心里被外表迷惑了,自己感觉喜欢上了她而已。这样的代价就是结婚之后的生活非常痛苦。

斯通纳和伊迪丝始终都是像个陌生人一样,伊迪丝对斯通纳始终是嫌弃的,书中没有说伊迪丝想要个什么样的丈夫,但是绝对不是斯通纳。伊迪丝一开始还想尽一个妻子的责任,后来慢慢的终日在房间里面不出来,自己感觉像是得了什么病,但其实并没有。

在结婚三年之后伊迪丝和斯通纳说要一个小孩,斯通纳当然是高兴的,以为他们的婚姻生活会因为一个小孩出现转机,就这样这个叫格雷斯的小女孩诞生了。

但是在格雷斯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伊迪丝对她就是嫌弃的。从小到大基本上伊迪丝对格雷斯也是不管的,全部的责任都压在了斯通纳身上,他需要上课,回家了还需要带小孩。

其实伊迪丝我觉得要是一直这么不管事情倒也挺好的,但是伊迪丝这个人物神经我感觉有些不正常,在后面的生活里她会时而冒出一些事情。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会突然想要画油画,然后把斯通纳的书房的东西都腾挪出来给她画画;比如还会想要搞话剧,然后带一伙人到家里讨论剧本,话剧表演等等事情;

伊迪丝还会不满足折腾自己,还会开始折腾格雷斯,原文是这样说的:

伊迪丝给女儿买了许多娃娃、玩具,女儿跟这些东西玩儿时她就在身边走来跑去的,好像这样做就是尽责任;她开始给孩子上钢琴课,孩子练习时她们并排坐在条椅上

其实这些看上去貌似对孩子的成长很有意义的事情,反而让格雷斯让伊迪丝变成一个害羞,不怎么说话的,不怎么爱表达自己的女孩。

而当时在书房斯通纳里面学习玩耍的格雷斯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父母的去世

斯通纳的父母一直在土地里干活,哪里都没去过,哪里都不想去。属于老一辈人的质朴的品质在他们身上都有体现。

从头到尾斯通纳的父母对斯通纳说不上爱,但是却也做到了自己能为儿子做的所有事情。斯通纳的父亲在得知他不回去之后也只是问了句:“你碰到什么麻烦了吗?”。

在得知斯通纳没有遇到麻烦后,他父亲也只是说:“你妈和我已经为你尽了我们最大的力量”。然后就接受了儿子大了,有自己想法和生活的这个事实。并和儿子说:“如果你觉得应该待在这里,读你的书,那你就应该这样做。你妈和我能对付”。

这些从父亲嘴巴里面说出来的最简单的话语却是最让人感动的。

斯通纳的父母一直到去世都是在干活,对于他们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使命。在最后斯通纳的父母都去世之后,有这么一段描写是让我感到生活的无奈:

他的目光又越过这片平地,望着农场方向,他就出生在那里,父亲和母亲在那里度过了他们的岁月。他想到年复一年被这片土地压榨付出的代价,而它一如从前——更加贫瘠,也许,更加歉收。一切都没有改变。

事业

对于事业来说斯通纳一直做的挺好的,不管是教学还是学术研究都开始慢慢的有了一些声望,直到劳曼克思的出现。

因为斯通纳的固执,从而和劳曼克思产生了矛盾,但是恰好劳曼克思不是一个宽容的人,因为这点事情针对斯通纳长达20年。这里也告诉我们,做事情还是不要少根筋,在有点方面可以固执,但在人情方面需要适度的通融。

我们在工作中也许一些同事,因为有些事情的磕碰而成为死对头,特别是当这个人如果是你领导的话,那么基本上你可以换一家公司了,对于我们普通打工仔来说可以换工作,但是斯通纳一方面他是终身制的教授,另一方面伊迪丝不想离开这个生活了很久的地方,并且斯通纳也没抗争过,所以他没换工作,并且一直被劳曼克思打压针对了20年。

其实从中也可以看到斯通纳是很能容忍的,不管劳曼克思安排了什么活都乐于去接受,并且从来都是好好教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但是也反映了他至始至终都是很少抗争的一个人,对于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都不努力争取的结果只会是让自己的处境每况愈下。

爱情

对于斯通纳来说,他的爱情并不是婚姻,而是在他中年的时候遇到上他课的学生凯瑟琳。和凯瑟琳相处的时光可以说是斯通纳最幸福的时光了吧。

从一开始到凯瑟琳宿舍指导论文,到后来的假装每周去两三次指导论文,其实是单纯的想见一下凯瑟琳;再到后来怕是自己单相思不再去凯瑟琳宿舍,到后面凯瑟琳对他的坦白,两人相恋,心里活动描写的相当多。在他们承认相恋关系之后,书里也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你最初爱的那个人并不是你最终爱的那个人,爱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人。

后来斯通纳几乎把凯瑟琳宿舍当成另一个家,天天都会过去。但是好日子总是过不久的,毕竟斯通纳是已婚人士,在劳曼克思听到他们的风流事情之后想办法赶走了凯瑟琳。

我在上面也说了,斯通纳是一个不敢抗争的人,因此凯瑟琳也没有逼他做出什么妥协,自己离开了学校。之后斯通纳卧床病了一周。

死亡

故事来到末尾,还有3年斯通纳就可以从学校退休,但是在这个时候还想继续努力工作的他被查出来得了癌症。

对于60多岁的斯通纳来说,其实要说遗憾应该是很多的,就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但是他也和普通人一样什么都做不了。

只是在被确诊为癌症的时候和医生说需要顺延两周把该做的一些事情做了。在这两周里他把剩下的工作花一周做完了,和学校申请了提前退休,然后把要带的学生都仔细指导完毕,然后参加了退休的欢送会。

最后的一段时间,不像电视剧或电影里一样凯瑟琳会突然出现,亦或是伊迪丝突然变得善解人意,这正是本书最真实的地方,其他人的生活还是一样会转,而你只是即将离去罢了。

结尾

回首看完斯通纳一生,感觉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写的非常真实。有勤劳的父母,会全力的支持自己,可能会有不幸福的婚姻,不顺畅的事业,也可能会继续再遇到一份爱情,然后在不圆满中去世。

其实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的缩影。